陈赛娟,中国工程院院士,上海市科协主席,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终身教授,转化医学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上海)首席科学家。拥有50年党龄的她对党无比忠诚、对事业无比热爱、对人民无比赤诚。怀着生命至上、人民至上的使命与担当,她用实际行动诠释了“把科学研究成果实实在在写在人民群众健康上”的爱国情怀。
赤子之心:科学无国界,科学家却有祖国
上世纪80年代,陈赛娟被推荐前往法国巴黎圣·路易医院学习,这是当时整个欧洲的血液学研究中心。当她学业有成决定回国之后,家中人全部反对,但陈赛娟却斩钉截铁地回答:“不管人家怎么说,我们一定要回去的。原因很简单:科学无国界,科学家却有祖国!”正如她在博士论文的首页上写的第一句话——“谨以此献给我的祖国”。陈赛娟非常明白,祖国的科学事业更加需要科学人才。
回国后,陈赛娟用争取到的10万法郎基金全部购买了仪器设备,创建了分子生物学实验室。此后,克服种种困难,相继在国际顶尖学术期刊发表了重要成果和发现,做出了世界一流的医学科学成果。
学术创新:“上海方案”攻克白血病
八十年代中期,在王振义教授的领导下,上海血液学研究所从临床上第一次在国际上证明了全反式维甲酸——一种维生素A的衍生物,可以将急性早幼粒白血病细胞诱导分化为正常细胞,使疾病获得缓解。然而,绝大多数患者往往半至一年内复发。摆在陈赛娟团队面前的关键问题是:如何从分子水平解析早幼粒白血病诱导分化的机制,如何阻患者疾病复发,如何根治白血病?
1989年,陈赛娟回国后与团队共同努力,终于发现了维甲酸诱导分化的作用机制,从根本上调控了早幼粒白血病细胞致癌蛋白复合物的分子结构。1990年,陈赛娟领导的团队在初发的患者身上,联合应用全反式维甲酸和三氧化二砷进行协同靶向治疗,使患者五年无复发生存率达到90%以上。由此,早幼粒白血病成为第一个可基本治愈的急性髓系白血病。该治疗方案被国际同行称为“上海方案”,现已在世界范围内广泛应用,挽救了成千上万白血病患者的生命。
不忘初心:在治病救人的道路上永不停歇
学医是陈赛娟从小的梦想。“我在儿童时代,就觉得医生的职业很崇高,可以治病救人”陈赛娟说。17岁当上了纺织女工后,她非常希望做医生治病救人,经过努力学习,几年后,她如愿以偿成为一名医生。对于一名科学家而言,自己的研究能够获得世界性的认可,无疑是值得喜悦的。不过在内心深处,陈赛娟最在乎的、最关切的,依然是作为一名医生治病救人的初衷。平日里,陈赛娟以身作则,忠于职守,彰显医者大爱。国内外很多病人都慕名而来,到瑞金医院找她看病,无论再忙,陈赛娟都会放下手头工作,给每位患者逐一制定最优的治疗方案。
经过陈赛娟的精心诊治后,许多病人都寄来感谢信。每一封信她都会阅读并回复。一次,陈赛娟在意大利出席专题国际会议,当陈赛娟作完报告之后,大会主席转交给她一份珍贵的礼物——一封来自意大利病人的信。信中用中文动情地说:“陈赛娟医生,您是我的救命恩人。”
对于一名医生来说,任何荣誉都比不上病人的痊愈和康复。陈赛娟始终以实际行动,诠释着一名医者的初心和使命,她说:“我就是想为病人看好病,我会在这一条赋予生命希望的道路上永不停歇。”
转自:上海基层基建公众号
责任编辑:王婧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