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均波,男,1962年11月8日出生于山东五莲,心脏病学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心内科主任、心导管室主任,上海市心血管病研究所所长,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院长,九三学社上海市委副主委。致力于冠心病病人心肌微循环灌注障碍方面的研究,对冠状动脉血流缓慢综合征的研究阐述了假性冠状动脉血流储备正常的机制。
“我主健康,脱口医秀!”2021年,上海市卫健委、上海市健促办与上海教育电视台共同推出国内首档大型健康科普电视脱口秀节目《健康脱口秀》。一批年轻医务人员走上舞台,以科学的方式吐糟,用健康的金句辟谣,在笑声中掌握健康的秘密。节目一经推出,社会反响热烈,全网观看超过十亿人次。在观众热切期盼下,《健康脱口秀》同名新书应运而生,更有幸获得葛均波院士的前言作序。主题涵盖运动健身、职场健康、公共卫生和饮食营养四大版块。“没讲过脱口秀的医生,他的科普生涯是不完整的!”葛均波院士的一语“出圈”,掀起沪上乃至全国健康科普的新浪潮。
在新书首发现场,葛均波院士再次重申了《健康脱口秀》对推动医学科普的意义:“在移动互联网时代,脱口秀似乎找到一种‘无障碍沟通’的良好方式,与时俱进、平易近人,让大家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下接受核心信息与理念。做好健康科普,既是医者责任,也是时代命题。希望未来能有更多医务人员投身健康脱口秀的舞台。”
葛均波院士11岁时骨折,被家乡的医生治好。日后他曾多次对外界谈及这段经历,做医生、治病救人的职业选择和理想就此确立。16岁那年,作为恢复高考后的第三届考生,也是整个五莲县仅有的三名大学生之一,葛均波顺利考入青岛医学院,1984年以第一名的成绩进入山东医科大学攻读临床医学硕士。十几年来一直保持着凌晨4点起床读书的习惯,凭借天赋与勤奋,一路攻读到博士。1990年获得上海医科大学博士学位后,又派往德国深造,三年后在埃森大学医学院从事博士后研究。
1997年的某个周末,他像往常一样来到心内科实验室分析资料,一名心肌桥患者血管内超声图像上的低回声或无回声的半月形暗区走进了他的视野,通过翻阅实验室里所有心肌桥患者的超声图像,葛均波发现,每一名心肌桥患者的图像都存在相似的“半月现象”。在此之前,心肌桥造成的心肌缺血和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狭窄造成的心肌缺血在症状表现上非常相似,但二者的治疗方法却截然不同,如何准确判别这两种疾病一直是个行业难题。葛均波的这个发现大大提高了心肌桥的诊断率,使其检出率由不足5%提高到95%以上,血管内超声图像上的“半月现象”,从此成为国际上通用的心肌桥诊断标准。这一成果也被称为“葛氏现象”,欧洲著名心血管病专家桑切斯教授等称其为“应用血管内超声检测心肌桥的先驱”。在德国的九年里,葛均波收获颇丰,发表了二百余篇学术论文。回忆这段经历,他总说:“那是一段不可多得的专心做研究的时光,年轻、有精力、没有杂事、心无旁骛。”
1999年4月,就在众多荣誉和机会纷至沓来时,葛均波选择激流勇退,结束了自己在德国长达10年的学习工作,回到上海成为第一批长江学者,为祖国医学发展贡献力量。回国这年,葛均波年仅37岁,担任了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内科副主任、心导管室主任、上海市心血管病研究所副所长等职务。同时带回国的,还有他世界一流的心血管疾病诊治技术。
葛均波院士回忆,刚回国的那段时间,虽然表面上一切还算顺利,但自己却经历了许多不为人知的煎熬。由于“外来”身份,他起初并不被同事看好,大多数人觉得他发发英文论文、杀杀小白鼠、做做试验还可以,临床表现就很难说了。回国后的第一个春节休假,他是一个人在办公室里过的,一边吃泡面,一边写总结报告。
破局发生在几次重要的手术之后。在进行插管之类的操作技术时,葛均波完美实现了本该由麻醉师完成的工作内容,一些棘手的病情也在他手里转危为安。同事们开始发现,葛均波不仅能治别人治不了的病,也能处理别人解决不了的问题,慢慢地他得到了同事和患者们的尊重与认可。在葛均波的积极推动下,回国后的第二年,中山医院第一例心脏移植手术在心外科、心内科等多科室的协作下大获成功。如今,中山医院的心脏移植手术已成为全国的典范。
“其实我就是个临床大夫,让病人能够更快恢复,创伤更小地进行手术,最终帮助患者更有尊严地回归社会,回归家庭,回归生活。”誉满学界的葛均波院士有很多头衔,但他并没有因此迷失自我。在众多角色中,他最珍视的还是医生。对已经取得的成就和荣誉,葛均波院士从不多言。在他看来,作为一名临床医生,为病人治好病、提高生活质量才是最高追求。也因此,他从未停止过追求进步。葛均波院士一直在为中国心血管病防治事业和推广价值医疗理念四处奔走。他有个心愿,将来有一天,临床诊疗和医疗药械的核心技术掌握在中国人的手上。在初心的驱动下,扎根心血管疾病领域40年来,带领团队不断获得突破,推动中国心血管疾病临床技术革新和科研成果转化,创造了多个心脏病诊治上的“全国首例”和“上海第一”。
来源:腾讯新闻网
责任编辑:陈芷煊